重阳怡月网

南京滨江千只老鹰盘旋飞舞,是灾难预警还是正常现象?会伤人吗?

2024-10-31 05:43:09 来源:

查证专家 :@动物速递|优质动物科普作者进入9月后,南京南京滨江上空陆续飞来一些“老鹰”。滨江数量最多时一度曾达到上千只,老鹰抬头望去黑压压一片,盘旋场面十分壮观。飞舞据当地居民透露 ,灾难虽然平日里也能见到“老鹰”在天空翱翔 。还正但大多数时候都是常现一两只,最多三五只成群,伤人而上千只老鹰齐聚的南京现象却实属罕见。特殊的滨江自然现象往往也会导致流言四起,关于此次现象,老鹰就有不少网友从各个角度解读 ,盘旋其中不乏危言耸听的飞舞言论 。譬如:“老鹰”扎堆是灾难不是有地震等自然灾害要发生 ?是不是跟南京的疫情有关 ?这些老鹰会伤人?今天辟谣君将和专业动物研究学者一起,从揭露以上谣言开始,为大家带了关于此次“老鹰”异常聚集的科学解读。“老鹰”扎堆是地质灾害预警 ?假的 !动物预警灾难不可靠 。动物的异常行为预警灾难,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心和热议的话题,拿此次南京“老鹰”聚集现象来说,不少人认为可能是与地震有关 。事实上多数人对地震预警的认知从根本上就错了 ,以目前人类掌握的科技而言,地震只能被监测,而无法提前预知的。那么地震预警又是怎么回事呢 ?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在各地建造地震监测台站,当某地发生了地震 ,有关部门迅速监测到这一情况 。趁地震波未到达周边地区之前,将预警消息快速传递出去,好让周边地区的人们提前作准备,这就是地震预警的原理。很多时候大地震来临之前 ,往往都会有小规模的地震 ,人类感知不到或者不明显 ,而动物们却敏感 ,尤其是一些穴居动物,对震动特别敏感。在过去,地震监测和通讯预警系统等都不发达时,即便某地发生了地震,而周边地区也无法在大地震来临之前得知 ,动物们的一些反常行为  ,确实可以会被当做参考 。但动物行为受很多因素影响,与地震未必有因果性。19世纪70年代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一项研究也表明没有找到动物异常行为与地震之间可信的联系 。事实上,从有记载至今 ,通过观察动物的异常行为  ,并没有帮人类成功预测任何一起地震 ,相反因为错误判断动物因素造成了多起恐慌。时至今日,现代科技已经相对发达,人类感知不到的微小地震也能被专业设备监测到,预警信息瞬间就能传递出去 。在这样的科技大环境下,动物预警灾难就显得更不可靠了。地震仪在网格纸上绘制以上我们从动物不能有效预警地震角度,驳斥了此次“老鹰”聚集可能预示地震的谣言 。接下来我们再来从这些“老鹰”本身看看其他谣言 。南京滨江飞的到底是什么?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鹰,而是国家指名的老鹰,我国常见的猛禽黑耳鸢。“老鹰”一名通常可以代指许多鹰类动物,但在《中国动物图谱》里面,则特指鹰科  、齿鹰亚科、鸢属下黑鸢的亚种黑耳鸢 ,而此次滨江上空出现的“老鹰”,就是黑耳鸢。黑耳鸢是我国最常见的猛禽之一,它广泛分布于亚洲大多数地区 ,数量很多,生存状态是无危。不过虽然数量多 ,但黑耳鸢仍是我国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不可私自捕杀 ,否则日子会越来越有判头  。黑耳鸢体型略大,多数体重能有1千克以上 ,体长约65厘米 。黑耳鸢最大的特点是耳羽为黑色 ,它也因此得名 。另外,它的体羽为深褐色 ,两翼上有较白的斑块,尾羽略微分叉  ,爪尖也呈黑色。黑耳鸢虽然也是猛禽里的一种,但与其他更具掠食性的猛禽相比,它的喙和爪子,显得又小又无力 。所以黑耳鸢通常以小型啮齿类 、小鸟 、鱼 、蜥蜴和昆虫等小动物为食,而且食腐的比例很高,是大自然中典型的清道夫。上千黑耳鸢聚会是罕见现象 ?不实 ,并不罕见。黑耳鸢并不是群居性鸟类 ,三三两两出现在滨江上空不奇怪,但为何此番却能聚集上千只呢?很多人将其定义为“不正常”现象。其实作为黑耳鸢重要分布地的南京 ,大量聚集的现象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早在2013年11月24日,南京中山码头江面上空  ,就发生了一次黑耳鸢聚集现象。当时黑耳鸢的数量也达到了上千只 ,它们时而在高空盘旋,时而掠过江面,似在捕食。2014年12月27日,南京鼓楼区渡江纪念馆长江区城上空,也出现了“群鹰荟萃”的现象。2019年10月8日前后,南京鼓楼区老下关的长江水域上空也有大量的黑耳鸢聚集。因此 ,借此次黑耳鸢食腐属性 ,与疫情强行挂钩的说法不攻自破。平日里出现的黑耳鸢,多以单只或三三两两出现,但其实上千只“聚会”的情况也正常。黑耳鸢聚集是因为当地有病死动物?谣言,黑耳鸢虽然食腐  ,但此次老鹰聚集大概率是因为捕鱼 。在野外,黑耳鸢一般栖息于草地、平原 、低山丘陵地带,但也常常出现在农村 、城郊 、湖泊、港湾的上空 。尤其是水面的上空 ,是黑耳鸢常出现的地方 ,这与它们的食性有关。黑耳鸢不光食腐,还是一种比较喜欢捡食垃圾的鸟类 。过去在很长的时期内,香港水道中的垃圾一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所以在香港的水面上,经常能看见较多的黑耳鸢捡起各种水面垃圾 ,包括死鱼 、药丸 、不明丸子等等 。甚至100多年前,就有记载它们在维多利亚港上觅食了 。黑耳鸢不擅长捕鱼 ,但它们却很喜欢吃鱼。此次黑耳鸢的聚集 ,更多是因为觅食 。首先 ,十年长江禁渔的措施已初显成效,拥有大量小鱼的水域,是黑耳鸢们天然的进食场。其次,在这个季节正是捕鱼的好季节 。资深钓友可能都清楚,在阴雨的天气下,水中的鱼类容易缺氧,它们就会聚集在水域上层,甚至频繁浮头 。这对于不善捕鱼的黑耳鸢来说 ,就是绝佳的狩猎机会 。查阅历次黑耳鸢聚集时的天气可知  :南京鼓楼区2013年11月24日为阴雨天  ,2014年12月27日为阴天 ,2019年10月8日前后为阴天;南京江宁区2021年9月2日前后为阴雨天。天气上的巧合 ,恰恰就说明了问题,千只老鹰聚会,虽然罕见,但也没那么罕见,是正常的自然现象。至于网传说有人投喂食物从而吸引大量黑耳鸢前来 ,这个可能性不大。首先,想要聚集上千只鹰 ,需要多大的投喂量不说 ,单单这一行为就会引发大量关注,新闻不报道是不可能的  。其次,这些黑耳鸢均为野生鸟 ,没有接受人类投喂的习惯 ,不容易被吸引 。其实不止我国,在亚洲其他国家的城市水域里面,也能见到大量的黑耳鸢在觅食  。比如日本北海道的港口上空 ,就经常能见到它们的身影。这些黑耳鸢会伤人吗?要小心 ?夸大其词,从过往案例看大概率不会 ,但还需谨慎对待  。从此次及过往的多次现象来看,大量黑耳鸢聚集似乎对人类并没有造成什么伤害 。作为一种猛禽 ,黑耳鸢具有捕食的习性,但人类并不是它的猎物,日常活动也会回避人类,所以只要人们不主动刺激或者攻击它们 ,相信它不会攻击人们。不过鸡鸭等一些家禽就危险了,黑耳鸢偶尔会捕食家禽,比如2013年的那次聚集事件 ,江中一处名叫泉洲的小岛上 ,就有居民养的几十只鸡被这些黑耳鸢洗劫一空 。但作为一种猛禽  ,没有攻击性是不可能的。一群来自印度、英国和西班牙的科学家 ,在印度首都德里随机选取了20个研究区域 ,并在2013-2016年间对当地黑鸢攻击性行为进行调查研究  。研究人员发现在人口众多且条件不卫生的社区,遭猛禽袭击的可能性会增加 ,同时当人们闯入其巢穴时,被攻击的风险会陡增。结合该研究 ,我们大致可以摸清与城市黑耳鸢的相处之道  。首先 ,就是不要在生活区域制造太多垃圾 ,尤其是可食用垃圾 ,避免吸引它们前来,增加被攻击的风险 。更不要主动去投喂它们 。其次  ,就是如果发现了黑耳鸢的巢穴 ,应当马上远离 ,尤其是有雏鸟的巢穴,育幼期间的成鸟更具攻击性 。至于家禽,关在笼子里会更安全,如果确实要散养,在遭遇黑耳鸢袭击时 ,不要与之打斗 ,尽量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制造声响将其吓跑 。参考资料:《南京都市上空,千只老鹰盘旋飞舞》.扬子晚报网.2021.09.02《南京江面上,数百只老鹰聚集》.扬子晚报网.2019.10.09《千余只老鹰盘旋南京上空 居民家养鸡被叼光》.中国青年网.2013.11.26Fulton G R, Cheung Y W. Foraging behavior of the black-eared kite Milvus migrans lineatus at Victoria Harbour and Kowloon Bay, Hong Kong[J]. Journal of Asia-Pacific Biodiversity, 2017, 10(1): 124-126.Kumar N, Qureshi Q, Jhala Y V, et al. Offspring defense by an urban raptor responds to human subsidies and ritual animal-feeding practices[J]. PLoS One, 2018, 13(10): e0204549.